投稿邮箱:snedunews@163.com | 人员查询 | RSS地图 |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中职教育有了德育领航标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意见》,这是继《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2014年修订)》之后,教育部专门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发布的又一个纲领性文件。

  《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并对“开齐开足开好思想政治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思想政治课教师队伍”“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是涉及中职教育“培养什么人”的首要问题,对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令人遗憾的是,与党和国家的要求相比,一些地方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并没有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对此,国家层面正在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弥补职业教育短板,赋予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让全社会对职业教育“高看一眼,厚爱一分”。顺应如此趋势,中等职业学校也要意识到,不断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中职社会地位,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等都有重要意义。

  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是充分发挥中职教育潜在优势的关键所在。多年来,中职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最为突出的是没有在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潜在优势上做足文章,结果往往是出力不讨好,出资不见效。中职教育的潜在优势,是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为“惠民生”“稳就业”作贡献。中职生的潜在优势,是可以较早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如果中职教育在这方面着力用力发力,就可以实现“让三百六十行人才荟萃、繁星璀璨”的美好愿望。但现实中,我们习惯于在中职教育和中职学生的劣势上下功夫。比如,在“普教化”和“技能化”两个极端中徘徊摇摆。“普教化”导致中职教育把兴奋点放在升学上,远离了职业教育的根本,丢掉了职业教育的职业功能;“技能化”导致中职教育降格为技能培训,丢掉了中职教育的教育功能。二者的交错运行和相互作用,带来一个共同的结果,那就是中职学生丧失了前行的劲头。

  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抓好思政课程的开设和专业化教师队伍的配备非常重要。德育课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但无论是“普教化”还是“技能化”,都直接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思政课程开不足、开不齐、开不好。在一些中职学校,思政课程被挤占、课时被压缩、内容被泛化。针对此种情况,《意见》明确规定“要配齐配足思想政治课教师”“按照教师比例核定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各类岗位占比,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岗位比例不低于学校平均水平”“把思想政治课教师作为学校干部队伍重要来源”等。相信这些举措一定会起到“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积极作用。

  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要凸显中职特点,让德育工作活起来、动起来。笔者认为,中职特点分为“中等”和“职业”两个方面。“中等”这一特点决定了中职德育工作应该针对学生年龄和身心特点,注重时代感、趣味性,并拓展网络德育阵地,强化网络育人载体,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办好德育活动,传播正能量,帮助学生确立人生目标。“职业”这一特点则要求中职德育工作要贯穿包括实训实习在内的专业教学全过程。在中职教育中,知识、能力与素质是融为一体、不可分割的,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工匠精神等就蕴含在各科教学和实训实习中,这是非常宝贵的德育资源,应该凸显出来、渗透进去,让教育教学全过程都充满教育味道,更好发挥育人功能。

  (作者系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顾问)

  《中国教育报》2019年12月10日第2版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招聘信息 友情链接 法律声明 隐私保护 产品服务 联系我们 人员查询 在线排版